sitemap·商情RSS源·RSS源·手机版·服务介绍·投稿中心·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买卖招商
当前位置:首页>科技成果>正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揭示籼稻血缘渗入对粳稻遗传改良的贡献

2022-05-08 20:31:34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系统解析了我国粳稻育成品种的演变规律和改良历史,在基因组层面揭示了籼稻血缘渗入对粳稻遗传改良的贡献,为水稻基因组育种提供了新思路。4月13日,该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据韩龙植研究员介绍,在漫长的粳稻品种改良过程中,粳稻品种的基因组上留下了诸多育种印迹,研究粳稻品种基因组的演变规律和改良历史,可为优化粳稻育种路线提供科学依据。

  该研究对816份我国不同时期代表性粳稻品种进行了重测序,并整合已发表的5500份水稻测序数据,系统分析了不同时期主栽品种的基因组组成。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来自3个不同籼稻亚群的血缘向粳稻品种中的渗入持续增加,使粳稻的重要性状发生了显著变化,如稻瘟病抗性提高、穗粒数增加、单株穗数减少、株型由多穗型向重穗大穗型转变。研究还发现,与株型、产量和抗病虫性相关的等位基因由籼稻渗入到粳稻中,籼稻血缘的渗入贡献了粳稻品种中缺乏的一些优异等位基因,从基因组层面反映了我国粳稻的改良历史。另外,研究还鉴定到一个调控水稻穗粒数的新基因Gnd5,与野生型相比,敲除Gnd5的突变体,水稻穗粒数显著减少。进一步分析发现,Gnd5基因是渗入的靶基因,对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通过研究各骨干亲本系谱中穗粒数相关基因单倍型的利用模式,发现多基因的优势单倍型聚合利用存在较强的系谱背景特异性,这将有助于未来在广泛遗传背景下进行数量性状位点聚合和育种路线优化。该研究系统分析了我国粳稻育成品种的演变规律和改良历史,为未来水稻基因组育种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xplc.2022.100325


特别声明

  1. 1.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金农网网络用户在金农网自媒体中心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农网的观点或立场,金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和存储空间。
  2. 2.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种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种子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种子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4.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5. 5.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6. 6.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jinnong.cn(请把#换成@)
委托询单 我要求购>
种子交易
热文TOP10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揭示籼稻血缘渗入对粳稻遗传改良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