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稳、天下安”。为有效应对农资市场价格上涨形势,统筹支持春耕、夏收与秋播,确保粮食安全,今年以来,自治区财政厅多措并举,精准、规范、高效完成了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发放共计10.02亿元,切实保障实际种粮农民合理利益。
一是提高站位,强化财政部门责任担当,坚决支持保障粮食安全。粮食问题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要保障种粮农民的合理利益,让粮农吃上“定心丸”,在粮食产业链上游牢牢筑起安全堤坝。面对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全球粮食危机苗头再起的严峻形势,自治区财政厅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把健全实际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积极应对农资市场价格上涨形势,全力满足种粮农民对降成本、增收益、稳预期的迫切需求。
二是排除万难,联动主管部门协同发力,精准发放补贴资金。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耕地地块分散且面积总量小,加之广西种粮农民达840万户,耕地细碎化问题严峻,使得广西惠农政策推广、支农补贴发放工作困难重重。为了让补贴资金顺利到达种粮农民手中,每一批补贴资金下达前,自治区财政厅均会同农业主管部门制定专门的补贴资金发放实施方案;同时要求各市县参照自治区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层层分解、严抓落实。为贯彻落实“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工作要求,自治区财政厅和农业主管部门经昼夜奋战,从840万农户中筛选近370万户符合条件的实际种粮者,精准为其发放补贴。
三是优化流程,完善实际种粮者数据库,确保补贴资金发放规范、高效。为保障种粮补贴发放工作的实效性,自治区财政厅按照“应纳尽纳”原则,定期对“一卡通”数据进行维护与更新。在对实际种粮农民原始信息采集的基础上,通过比对往年实际种粮农民补贴信息,并结合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稻谷生产补贴、
玉米大豆生产补贴等多项补贴所关联的数据,全方位、多渠道、高效率确定补贴对象。同时,紧跟补贴资金发放时点,及时向代发银行同步发送账户明细,加强基础数据与银行反馈数据的比对和衔接,有效避免因基础信息有误而造成的发放失败;对补贴资金进行定期调度、规范管理,实时掌握资金拨付进展情况,杜绝以拨作支、在“一卡通”代发专户形成沉淀,确保补贴资金直达、惠民。
四是强化监管,多渠道公开公示补贴政策,使补贴资金更加安全、透明。为让农民群众广泛知晓补贴政策,进一步稳定粮食种植行业市场预期,自治区财政厅指导各地市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印发补贴政策告知书等多个渠道加强宣传,努力让补贴政策家喻户晓;对于到户的补贴发放情况,均及时在本村张榜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做到资金分配有依有据、一分一厘清清楚楚。同时,自治区财政厅对资金拨付明显偏慢、补贴发放滞后、工作不力的地区,采取定期调研、通报、约谈等方式进行重点督导,并结合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监督检查,及时查处截留、挤占、挪用、骗取补贴资金等违规违纪行为。通过把公开公示的“前门”开的更大一点、监督管理的“后门”关的更严一点,让实际种粮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再满一点。
乡村振兴在征途,落实惠农政策不止步。下一步,自治区财政厅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决策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千方百计落实落细各项财政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农民真正受益、农业农村加快发展。